我们离『老有所养』
还有多远
■ 一 飞
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,目前,我国以个人、单位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养老保险体系已经基本实现了全覆盖。但依然有很多老人没有退休金,靠每月数量极少的相关补助生活。特别是农村老人,有40%以上的人仍然需要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劳动养活自己。而全国范围内,只有24%的老人依靠养老金生活的现实,更是让我们忧心:剩下76%的老人,他们的日常生活开支,小病小痛花费,大病大疾所需等,将靠什么来支撑?
子女等家庭成员供养显然是养老金之外的最大也最主要的养老方式。数据表明:有40.7%的老年人仍是靠家庭供养。而在农村,这个数字则达到47.7%。子女等家庭成员养老固然是责任和义务,而且子女也大多会选择在父母年老时,给予其供养。但4+2+1的家庭模式之下,如果单纯依靠家庭养老,子女等家庭成员能否负担得起,明显已经是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。毕竟如今生活压力大,房子、车子、孩子已经让年轻人喘不过气了,这时候两个子女需要供养4个老人,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。
即便是养老金等经济上的问题解决了,老人的日常生活、饮食起居、病痛照顾等问题,依然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等投入的。如果4个老人中,不幸有2个以上的人同时病倒了,两个子女既要上班、照顾孩子,还要孝敬与伺候老人,他们有三头六臂之能吗?
“很多人将敬老院等当成了未来老人养老的依托,但现实却是,老人多而敬老院少,床位之争异常激烈。比如在北京,一些公办养老院每月2250元的费用,而想要入住,排队的话要排100年。”(